十年后若中国基建基本完成了还有什么能大规模拉动经济?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4-03 19:41:59

  准确来说,要不到十年后,我们的大基建就基本已经完成了。从经济效益上讲,现在的很多大型基建项目,其修建成本和盈利成本是不成正比的。换句话说,现在的很多基建项目,本身就已经是在亏老本了。

  虽然很多人在说一个道理是,即便是再亏损,也应该满足一些人的出行需求,俗话也说,要致富先修路。的确是这样,但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大基建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去沙漠中大搞基建呢?成本到最后又由谁来付呢?

十年后若中国基建基本完成了还有什么能大规模拉动经济?(图1)

  我身边有许多从事基建行业的人。这一行业与十年前相比的确是差了不少,不过事实上基建也远远并非如此简单。我们在搞基建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基建本身还能够带动许多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就拿现在的很多机械化来说明问题吧,许多工地很多地方明明可以用机械化代替人工,但最后还是需要人工去操作。这是为什么?

  基建基建,本身能够带动经济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就业指标。换句话说,我宁愿用人工也不愿意用机械化,就是因为就业指标的存在。虽然新技术会带来新的就业,但同样也会淘汰掉一批人。

  投资我们都知道,在投资的过程中带动经济指标拉动就业增长,且在未来还会持续换来不错的报酬,投资一直都是香馍馍。

  包括从08年开始的四万亿大基建,又或者到后来的半导体行业等等,投资本身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押注,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长期性看好。

  但投资同样也有风险,从P2P到比特币亦或是现在的房地产,投资风险永远存在。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如何精准把控未来的方向,这是永远存在的变数。

  产能过剩,也是我们经常会面对的问题。当巨大的劳动力市场生产出来的商品已经远远满足于国内需求的时候,那么出口的力量就在此时体现出来了。

十年后若中国基建基本完成了还有什么能大规模拉动经济?(图2)

  全球化和开放,这两个词汇之所以讲了这么多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全球化和开放所带来的出口贸易,能够根本解决产能过剩互补,带动经济和就业增长。

  例如富士康的制造生产的手机电脑销往全球,义乌的手工服饰也能够远销海外等等,这些因素的背后不也正是出口所带动的吗?

  但现在的问题是,出口行业严重受损,全球化到个体化,这都与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无法分开。

  消费不用多说,就许多发达国家而言,消费通常都是带动经济的大头。也就是说,若是我们想要大规模地拉动经济,最好的方式还是依靠消费带动的服务业。

十年后若中国基建基本完成了还有什么能大规模拉动经济?(图3)

  但我们与那些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们人均收入依然普遍偏低,这就导致了消费端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该消费的铆足了劲消费,没钱消费的那是真的没钱消费。

  没有消费,经济自然无法进行良性循环。就如那句“9亿人口月收入不足两千元”一样,这样的数据背后,我们谈何消费?

  想要带动经济大规模增长,从现有的例子借鉴过来,唯一的效用最大的方式就是促进国内的消费循环。尤其是服务业为主去拉动消费。换言之,也就是让更多国人的收入提高,让我们有了闲钱、不再操心买房等巨大问题,那么自然才有闲钱去消费,最后又能大规模拉动经济增长。

  但大部分人在谈到人均收入提高的时候,又有一个更奇怪的观点,他们信奉我们是有了钱只会存,不会消费的人。我听到这样的观点是觉得可笑的,我们之所以没有养成消费习惯,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穷”而已,并不是说我们有了钱不会消费,而是没有钱中国基建还能撑几年,如何消费?

  经济学中把人称之为理性经济人,如果你有一百万,那么你会选择一百万的消费方式,但如果你只有一千元,那恐怕花个几十元你都会心痛,背后的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但很多人反而不会明白。

十年后若中国基建基本完成了还有什么能大规模拉动经济?(图4)

  我们没有什么除了基建之外还能够大规模拉动经济的先行经验,我们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全球那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而按照他们的经验来看,提高国民收入促进消费,其实是个一本万利的选择项。对每个人都好,对我们这个大家庭会更好。